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北海中院“走企护商”助力市经开区法治化营商环境提升
作者:苏爱萍  发布时间:2021-11-04 10:20:12 打印 字号: | |

揭牌仪式现场

揭牌现场

“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合作备忘录签署仪式现场

11月2日,北海中院与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在园区成立,北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洪波与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忠广共同为工作站揭牌并签订工作站合作备忘录。通过工作站的设立,以党建为引领推进诉源治理减量工程建设,将司法服务窗口前移至企业聚集的经开区,广泛邀请社会力量参与诉前多元解纷,以精准施治的司法服务硬平台、硬举措,助力经开区提升法治化营商环境。

 

建立“党建+诉源治理”平台  司法服务前移

今年6月1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北海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定名北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当前,园区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发展节点,入驻企业数量多、务工人员杂,企业矛盾纠纷时有发生。

在园区设立“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定期安排党员法官到站开展法律咨询、答疑解惑、纠纷排查、调解指导、诉调对接等工作,充分调动发挥法院、管委会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根据实际情况,对当事人主动到站、工业园管委会指引到站的纠纷、其他民商事纠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及纠纷分流、导流,相应做好立案前委派调解、先行调解等工作,将为园区进一步做好企业管理、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提供有力帮助,为园区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一站式司法服务。

工作站还将结合实际广泛邀请社会力量参与诉前多元解纷,对涉及相关行业协会、商会、工会以及国土、工商等部门的纠纷,可以移送相关部门开展诉前委派调解,也可由“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牵头、邀请部门派员共同参与化解,形成工作站与各部门预防化解纠纷的良性互动格局,从而实现司法服务与经开区发展同频共振、合声合拍,切实优化园区法治营商环境。

 

精准“会诊”施治  法院为企业发展把脉问策

座谈会现场

北海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洪波

北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林焱

北海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刘忠广 

当天,北海中院、经开区相关领导与园区入驻企业举行“走企护商”座谈会,详细了解企业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着力解决一批企业反映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

李洪波院长针对园区企业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及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各类民商事纠纷,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讲解相关法律规范,引导企业强化风险防范意识,强化遵纪守法、诚信经营意识。

北海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林焱表示:诉源治理是综合治理工程,市委政法委将发挥领导统筹作用,积极组织协调推动。期待“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参与各方在市委政法委的协调联动下形成强大合力,共同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作出新的贡献。

企业代表踊跃发言并进行提问

参会的企业代表踊跃发言,摆出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合同条款设置、员工招聘争议、员工权益保护等实际问题。北海中院立案庭、民庭、执行庭等业务部门现场对相关法律问题进行把脉会诊,给出有针对性的法律咨询意见,同时也引导企业通过工作站的多元解纷平台调处化解纠纷,促进矛盾纠纷原地化解。

原定1小时的座谈会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延续到下班时段,企业代表纷纷表示在遇到经营纠纷时会首先寻求法律解决方式,确保企业平稳有序发展,期待有更多机会获得法院给予的专业法律指导。

 

法院调解平台入驻  普法送法进园区


北海中院干警为园区内的企业人员进行培训

当天,北海中院干警组织园区内企业代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详细介绍人民法院院调解平台操作使用方法,利用信息化设备,指导当事人进行诉讼风险评估、网上立案、跨域立案、自助立案,推动诉讼服务事务“一网通办”。同时,会同园区相关部门将当地调解资源全部纳入,建立调解组织,动员企业代表积极担任调解人员,鼓励支持社会调解组织利用“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场地和设备开展在线音视频调解,汇聚线上多元解纷合力,助力园区法治化治理水平。

李洪波院长一行走访经开区园区

北海中院干警还前往六禾公司、能力公司等园区企业开展现场普法宣传,介绍“党建+诉源治理”工作站的工作内容、运行机制,倡导群众通过工作站调解平台化解纠纷,指导群众在法治轨道上参与治理、主张权利和解决纠纷,增强群众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共同推进“无讼”园区创建。

北海中院政治部主任翁澜、专职审委委员李文菁、海城区法院院长叶大敬等参加了揭牌仪式和“走企护商”座谈会。


 

 
来源: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黄尚洁

联系我们

  • 电话:0779-3963035
  • 案件咨询电话:0779-3963205、0779-3963206、0779-396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