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喜讯!北海中院诉讼服务中心荣获“广西工人先锋号”称号
作者:林晓霞  发布时间:2020-12-30 10:04:48 打印 字号: | |

自治区总工会授予北海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工人先锋号


日前,自治区总工会下发“关于授予广西工人先锋号”的通知,对在“全面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单位进行表彰,其中,北海中院诉讼服务中心榜上有名。近年来,北海中院诉讼服务中心坚持以创建“工人先锋号”为目标,以多元、智能、一站式、全方位服务为抓手,完善机制、优化布局、智慧创新,在立案服务、诉源治理、多元解纷、分调裁审、审判辅助、涉诉信访等方面优化司法服务,深化司法为民,全力打造具有北海特色的纠纷解决和现代化诉讼服务新模式,用实际行动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公正高效诉讼服务理念。先后荣获“广西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广西妇女儿童维权岗”、“全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一、智慧创新,诉讼服务高效便民

一是诉讼服务“一体运行”。秉持“把最好的场所让给群众 把最优的服务送给百姓”的理念,建设了1500平方米的开放式、零距离的诉讼服务中心,按功能设置了诉讼辅导、法律咨询、立案审查、立案登记、诉前调解、诉前保全、速裁快审、材料收转、集中送达、信访接待等服务区块。同时,配备多个智能设施,通过使用智能导诉平台、自助立案、诉讼风险评估、诉讼文书自动生成、综合信息查询、四大公开平台、自助缴费等软件,在诉讼服务中心实现诉讼业务一窗全办、诉源治理一揽子调处、多元解纷一站通解、辅助事务一区委托、文件材料一柜流转等集约高效、多元解纷、便民利民的诉讼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诉讼群众提供便捷丰富的“一站式”服务。

二是智慧诉讼减诉累。自助服务区配备了诉状自动生成机、高拍仪、电脑、打印机和复印机。为当事人提供高效、格式化免费的自助诉状生成服务。当事人可以在自助服务区进行网上立案,也可以在家或办公室进行网上立案,简单便捷,节省了窗口排队等候的时间,大大提高了立案效率。安检室的法官信箱则有“寄件”“取件”功能,不仅方便了当事人投递各类案件材料,也搭建起当事人与法官之间联系的桥梁,大大提升了诉讼材料收转效率。诉讼辅导区的讼风险评估机帮助当事人对诉讼请求进行自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当事人案件情况,分析案件的诉讼风险,分析案件胜诉的概率,直接给出风险评估报告,为当事人提供类似案例判决书供当事人参考的同时,切实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

三是诉讼业务“一次办结”。诉讼服务窗口具备立案、查询、保全鉴定、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缴退费、材料收转、跨域立案、繁简分流等服务功能,实现一个窗口诉讼事务全部办理。当事人可以选择网上立、自助立、当场立、跨域立四种立案方式,即可到法院立案窗口现场办理诉讼事项,或者通过自助服务区自助立案,也可以通过掌上广西电子法院、广西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随时办理诉讼事务。疫情期间,还可以通过跨域立案在“家门口”打官司。只要有网络,都可以使用“移动微法院”进行网上立案、缴费、退费、调解、开庭、旁听、咨询,真正实现线下“一窗全办、一次通办”,线上“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今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受理各类案件共计5152件,其中民商事案件3133件,执行案件593件,刑事案件910件,行政案件244件。网上立案108件,辖区外跨域立案7件, 接听诉服12368热线、电话咨询360余次,窗口立案接待达2000余人次,立案服务好评率达到100%,当场立案率达到98%。

二、创新多元解纷模式,解纷渠道丰富便捷

一是诉源治理一揽子调处。主动融入当地党委领导的诉源治理机制建设,贯彻落实“社会调解优先、法院诉讼断后”的诉源治理。争取党委全方位的支持,主动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先后与各类基层调解组织协同合作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畅通诉调衔接渠道,前移服务关口,形成了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到司法调解,再到法院终局裁判的纠纷解决体系。今年7月,北海中院联合侨港渔业协会特邀调解员主动介入矛盾纠纷,成功化解15起因查封土地引起的租金纠纷。该案的成功调解是北海中院积极参与基层诉源治理,积极回应基层司法需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诉源治理、多元解纷、繁简分流“三位一体”的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生动案例。今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参与基层调处矛盾纠纷199起,与基层调解组织合力将纠纷化解在当地,诉源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二是强化诉调对接,矛盾纠纷“一体化解”。与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市工商联、市银保监等多家单位建立诉调对接机制,成立了“法院+工会”多元解纷工作室、“民营经济领域纠纷调解工作室”、“律师调解工作室”、“金融纠纷多元调解工作室”、“专业调解工作室”等多元化解工作室。实现诉前调解、诉中调解、委派调解、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并行,促进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机制有效衔接,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全国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地区之一,北海“法院+工会”多元解纷工作室一次性成功在线调解涉31名农民工跨省讨薪案,为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22.43万元。实现战“疫”居家解纷,减轻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工人日报、广西电视台对北海“法院+工会”多元解纷模式进行了宣传报道。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北海中院诉前分流案件220件,占同期一审民商事案件的53.01%,诉前委派调解成功179件,受理司法确认案件2件,诉前调解撤诉20件,调解成功率82.40%,多元解纷机制效果成效明显。

三是深化分调裁审,纠纷解决“加速度”。依托“分调裁审、简案速裁”繁简分流机制,遵循高效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以调解、调解后撤诉、司法确认、快速审裁等方式结案,不断提高审判质效。设立专职诉讼辅导员,立案登记前要经过诉讼辅导员“问诊”,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证据充分的民商事案件分流到诉前调解。组建速裁快审团队集中到诉讼服务中心审理案件,实现诉前调解与速裁快审的有效对接。诉前调解成功的可由速裁团队出具法律文书,调解不成的直接在速裁法庭就地审理,方便当事人一站式高效解纷。同时,推进速裁案件集中审理,实行集中排期、开庭、宣判。推进群体性、系列性纠纷示范性调判机制,参照其调判结果来处理其他同类案件。积极推行互联网远程调解、开庭,通过广泛应用“云间”庭审、调解和微信视频询问等在线系统审结各类案件1052件,真正实现让当事人从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到诉前多元解纷,再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全程“零跑腿”的目标。

四是打造专业调解队伍,增强解纷力量。为确保诉前矛盾纠纷“高效化解”,北海中院大力推进特邀调解工作,成立“多元解纷调解工作室”,聘请退休法官为专职调解员进驻工作室,开展案件调解工作。为确保调解实效,还规定了专职调解员年度调解案件下限。原则上专职调解员每年调解案件不少于30件,为进一步将调解力量向案多人少法院倾斜,中院聘任的3名专职调解员除接收中院委派案件外,还有义务接受其他基层法院的委派进行调解。通过定期组织旁听开庭、案例教学、集中授课等多种方式对专职调解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专职调解员的法律素养、调解能力,促进更多案件在诉前得到化解。工作室成立以来,共成功调解案件130多件,每件平均用时15天,调解成功率达40%。发挥“法院+工会”多元解纷模式成功化解劳动争议纠纷38起,积极鼓励引导当事人当场自动履行义务,形成正确导向,营造社会守信氛围,推动了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为服务优化北海营商环境提供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下一步,北海中院将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强化诉源治理,加大多元解纷工作力度,全力打造北海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品牌,推出更多特色、亮点做法,为社会稳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杨祖顺

联系我们

  • 电话:0779-3963035
  • 案件咨询电话:0779-3963205、0779-3963206、0779-396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