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起交通事故导致一家人痛失至亲,家属起诉肇事者获得法院支持,然而判决后,被执行人却“玩失踪”,海城区法院执行不轻言弃、坚持攻坚,抓住蛛丝马迹、加大执行威慑、灵活送达方式,终攻克“执行送达”难关,执结一起民生案。
事情源起2007年的4月的一起交通事故,事故导致黄某死亡。根据交警部门对该起交通事故的认定,黄某驾驶人力三轮车行驶过道路时被第一辆肇事车辆碰撞倒地,后相继被一辆面包车和郑某驾驶的变造号牌小型客车碾压,肇事车辆均逃离事故现场。公安机关收集的证据能证实肇事车辆均碰撞或碾压过黄某,但究竟是哪辆肇事车导致黄某死亡,根据现有证据无法确认。但是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规定,碾压过黄某的三辆车对其死亡均负有连带责任。由于另两辆车未被查获,家属有权选择其中的肇事侵权行为人承担赔偿责任,因此黄某家属起诉请求被告郑某支付赔偿金的诉请法院予以支持。海城区法院于2008年1月11日作出判决,被告郑某应支付黄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共计198057元。
法院判决后,被执行人郑某未按时履行生效判决,黄某家属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然而狡猾的郑某早已逃离北海“销声匿迹”,无法找到被执行人,执行无从进展。直至2017年7月,执行梁法官再次获得郑某的线索,案件恢复执行。在进行了一系列查封房屋、列入失信黑名单等强制执行措施后,郑某依旧没有现身。梁法官决定加大执行力度,如坚持拒不履行法院判决就以拒执罪追究郑某的刑事责任。但是在法律文书送达上,又遇到了难题,此前所有发送到郑某登记地址上的文书都被拒收退回了,公告送达效率也不高,申请执行人的焦急也急在梁法官心里。梁法官转换执行思路,决定采取短信送达的方式。梁法官将相关法律文书,诸如拘留决定书等拍照并以彩信的方式发送到唯一能够确认是郑某联系方式的手机号码上,再三向其释明不履行生效判决将面临的法律后果,并将相关通话记录、短信记录截图留存。终于,郑某迫于强力执行的威慑,有了回应,他通过家属找到法院,表示愿意配合执行。梁法官立即组织双方调解协商履行方案。经过法官耐心工作,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由郑某赔偿本金和利息共计23万元给申请执行人。
1月15日,“失踪”十年的郑某亲自提着20余万现金来到法院,将沉甸甸的执行款交到法院执行账户上。心惊胆战、东躲西藏的经历不好受,郑某对自己逃避执行的行为表示深刻忏悔,并向申请人真诚地道歉。时隔十年,申请人终于拿到了赔偿,弥补失去亲人的痛苦,“是执行法官的坚持和法律的强力威慑解开了我们的十年心结”。
据悉,海城区法院2017年共执结执行案件3311件,结案同比上升47.61%;执行到位金额2.5亿元,同比增加5529.9万元;着力开展涉民生执行案件清理活动,切实维护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彰显司法权威,取得阶段性成果,在广西区高院开展的“百日清案”活动中,该院及该院执行局荣获先进集体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