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上午,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人民法院涠洲人民法庭正式揭牌成立。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曾艳,涠洲岛旅游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林德光,中共北海市海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裴相春,海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文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海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文菁主持揭牌仪式。
为什么要设立涠洲人民法庭?
北海作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也是广西唯一入选的地级市,涠洲岛被誉为中国最美海岛之一,是北海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一张最靓丽的名片。涠洲岛位于北海市南端,距离大陆21海里,总面积24.74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6万,独特的海岛风情吸引大量游客慕名前往,2017年仅上半年就接待上岛游客人数70余万。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此前海城区法院只在岛上开展巡回审判工作,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北海全域旅游总体规划的推进,海岛居民和游客的司法需求日益增长。人民法庭作为人民法院的最基层单位,处在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创新社会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加强人民法庭建设,对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立涠洲人民法庭成为适时之需。
海城区委副书记、区长裴相春表示,涠洲人民法庭的建立,对于涠洲岛旅游区创建广西特色旅游名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对于海城区加快打造向海经济,服务特色旅游,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舞起滨海旅游发展龙头,加快建设“全域旅游城市建设大会战”,助推北海旅游提质增效,意义重大。
据悉涠洲人民法庭于2015年7月开工建设,2016年11月竣工,建设规模1930平方米,设置诉讼服务大厅、审判庭、办公室、调解室、工作室,并搭配会议室、阅览室、档案室等专用功能区域和用房,满足审判、执行、办公全方位需求,极大改善当事人的诉讼环境和基层干警的工作、学习条件。
涠洲人民法庭按照相关规定配备庭长1名,副庭长2名,书记员、法警等工作人员。主要受理涠洲岛辖区民事纠纷案件和刑事自诉案件,办理本庭审理案件的执行事项,并指导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等等。法官对案件的把握更精准,处理更专业,能促进审判、执行工作与群众的有效对接,有利于保护岛上居民和游客的合法权益。
涠洲人民法庭设立标准化诉讼服务中心,群众可以直接在岛上完成立案登记,案件进入审判程序。法庭审判团队组成“1+1+1”模式(即“1名法官+1名助理+1名书记员”的模式)开展办案,法官将专注办案并自行签发裁判文书,独立承担责任。
敲响涠洲人民法庭第一锤
在刚刚揭牌成立的涠洲人民法庭上,一起宅基地使用权纠纷案公开审理。
原被告双方系兄弟关系,原告有处宅基地暂时闲置便借让被告暂时居住,然而被告在没有征得原告同意的情况下重建了房屋,甚至将房屋出租给他人开办旅社。原告要求归还房屋,遭到被告的拒绝,遂将其诉上法庭。
随着法槌的一声脆响,庭审正式开始。庭审上由原被告双方各自阐明事由,在审判长的问询下出示证明,各个审判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
“以前我们打个官司得坐船几个小时到北海去,特别麻烦,所以能不打官司就不打,现在法庭直接开到涠洲岛上了,对我们来说可是大好事呀!”当事人邹某在庭审结束后对法官说道。
以上只是涠洲人民法庭工作的一个缩影,新成立的涠洲人民法庭将方便岛上居民及游客诉讼,及时调处纠纷、化解矛盾。
涠洲人民法庭将会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制作诉讼指南、诉讼立案提交材料指南等宣传手册在居民区和景区发放,向群众宣传普法。同时,还将不定期进驻景区、居民生活密集区、行政机关单位等开展法律咨询,提供司法服务,快速便捷调处各项纠纷,化解基层矛盾。
便民司法 沟通两岸
同时,涠洲人民法庭还与涠管委等部门构建联动机制,实现协同工作,提供专业建议指导依法行政,为岛民和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
涠洲人民法庭随即成为岛上的一处“司法景点”,不少游客对建立在海岛景区上的法庭颇有兴趣,游客苏小姐表示:“去过蛮多风景优美的地方旅游,在海岛上设立法庭倒是第一次遇见,有了法律保障,外出游玩也会放心许多。”
市中院院长曾艳表示,涠洲人民法庭成立,将在海岛提供公正、高效、便捷的“一站式”司法服务,极大便利当地群众诉讼,及时有效化解旅游等多种矛盾纠纷,同时也为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触角,构建多元化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提供了有效的平台,是海城区法院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新要求、新期待的有力举措,标志着涠洲岛结束没有派出法庭的历史,也标志着北海市法院派出法庭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