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难一直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执行难”宣战,表示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北海市法院精心谋划、创新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攻克“执行难”,有效执结了一批“硬骨头”案。
“总对总”查控 让执行迈入“互联网+”时代
2016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银区法院法官通过“总对总”执行查控平台查询到被执行人李某在本市有10套房产和山西省太原市某银行有43万存款可供执行,执行员第二天立即奔赴太原,将被执行人的存款冻结、划拨,同时及时查封其10套房产。这一准确定位、快速高效运作的查控效果得益于两级法院开通的“总对总”查控平台。
最近,从最高法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最高法与发革委、银行征信中心、工商总局、铁路、民航等40多个部门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提出55项惩戒措施,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将会处处受限。执行信息化在执行领域被广泛应用,执行法官只要轻轻一点鼠标,即可通过“总对总”查询平台对被执行人的银行账户、财产进行查控,执行工作大步迈入“互联网+”时代。2015年,两级法院通过网络查控系统发送查询请求10万余次,涉及案件2700多件,涉及被执行人3500多人,其中查询银行存款89000多次,涉及存款2.96亿多元。
“黑名单”惩戒 让失信被执行人寸步难行
“法官,这是我退还申请执行人的房款收据,房款我已全部还上了,您能不能马上把我从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上撤下来?”3月29日,无法购买飞机票的失信被执行人阿军,专程从外省乘普快火车赶到北海市中级法院执行局办理还债事宜,要求法院尽快将其“老赖”的帽子摘去。
前段时间,在某行政单位工作的阿军与同事一同前往省外参加业务培训,没想到在购买机票时被拒绝,只好坐客车前往,真正体会到失信导致出行难的感受。原来,他一起《房屋卖买合同》惹上官司,被北海市中级法院纳入失信“黑名单”,被限制“高消费”和出行。失信被执行人一旦被列入“黑名单”,将会在申请银行贷款、乘坐飞机、列车软卧、高消费等方面都受到限制。根据规定,相关单位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将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2015年,全市法院共将2600多名被执行人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对600多人限制高消费,对3人采取限制出境措施,对妨碍执行的被执行人采取司法拘留 11人次, 移送公安机关侦查7 人,提起公诉3人,判决拒执罪2人。
法官多跑腿 让“硬骨头”不再难啃
“法官真是蛮拼的,我在广州打工也被你们找着,我把1万元赔偿款还上,心理也踏实多了。”1月16日,务工回家过年的阿亮主动到合浦法院缴纳案件执行款,一起涉民生案件“骨头案”终于执结完毕。
2009年8月,阿亮驾驶三轮摩托车与他人发生碰撞惹上官司,被法院判决赔偿他人经济损失1万元。阿亮为躲避债务,带着妻儿长期在外务工。2015年10月,经他人举报,在广州某工地发现阿亮行踪。法院执行员遂驱车前往广州,在某工地找到了阿亮,经法官动之于情,晓之于理做思想工作,阿亮最终愿意履行债务。由于工地没结算工资,阿亮承诺领到工资回家过年时一定把赔偿款还上。
当天,被执行人阿亮按承诺的时间来法院缴纳执行款,在法官的调解下,申请人与阿亮达和解成协议,阿亮将1万元履行款交到申请人手中,压在他心里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事后,双方当事人均对法院执行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由衷地表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