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上午9:30,福成镇大水江桥头的农用品铺子门前热闹起来。身着制服、胸戴法徽的法官将国徽悬挂在农家墙上,又认真摆好临时审判桌椅,银海区法院的包村法官把巡回法庭搬到基层一线开审。
“我一辈子没进过法院,没想到今天能在村子里看法院开庭,也来看看判的什么案。”老大爷端坐在旁听席上等候庭审开始。经过的村民好奇前来打听案情,得知此次庭审的案件是关于买卖合同纠纷的,大家更加关切,纷纷驻足旁听。一只小狗也趴在庭下,立着脑袋“旁听”庭审。
此案是一起因购买肥料、农药不按期支付货款引起的纠纷。被告2012年初在原告开办的农用品店铺购买肥料和农药用于家庭农业生产。到2014年4月为止,还欠原告肥料、农药货款合计25369.5元。双方立有欠条,约定在2014年7月30日前还清。但被告一直都没有如约支付。原告多次追讨无果,因此将被告诉至法院。庭审中,原告要求被告马上偿清欠款。被告辩称并非不还,而是自己的钱都投资买农用品了,手上没有现钱。眼看双方将起争执,法官适时明法说理,从中调解,让双方当事人和旁听群众了解法律规定,理清是非曲直,准确“评判”案件。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原、被告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偿还原告货款及利息共计28500元(于11月20日之前先偿还14000元,余款14500元于2016年5月1日前还清)。
“买东西欠钱不还的事我遇到的多了,也不知道怎么维权,听完这次庭审,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我也要去打官司,让法官作评判。”庭审后,旁听的群众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原告说:“从我们村到法院近40公里路,需要将近1个小时的车程,现在法官直接把法庭开到我家门口,真正带来了服务和方便,非常感谢,希望法官们常来为我们百姓办实事。”
据悉,近年来,银海区法院高度重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坚持走群众路线,创新社会管理方式,大力推行“法官包村”活动,向一线辖区48个村委会(居委会)派驻法官,实现一对一、点对点、全覆盖的司法服务。三年来巡回开庭27次,义务法律咨询35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案件92件,促进基层和谐发展,深受群众欢迎。
“在我包村的点,类似的买卖合同纠纷很常见,多存在没有履行能力、不诚信等方面的问题,”主持本次庭审的银海区法院包村法官说,“巡回庭审能让群众近距离直观感受法庭、了解法律,形成法院与群众的良性互动,老百姓熟悉我们也乐意配合我们的工作,有事找法官,我们仍需努力不辜负他们的信任。”
此次特殊的庭审结束后,看着原、被告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听着围观的群众在旁边议论案情,年轻的主审法官露出了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