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动态
人民法院报:银海法院组织法官送法下乡服务基层。
  发布时间:2014-05-24 06:49:34 打印 字号: | |
  银海:包村法官为侨民“解纷纾难”

  □ 李世星 文/图  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人民法院报:银海法院组织法官送法下乡服务基层。 

  在“天下第一滩”北海银滩近郊,生活着一群身份特殊的公民,他们是当年中央政府与联合国难民署共同安置的越南归国华侨,主要居住在侨港镇、银滩镇等北部湾沿岸村镇。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银海区人民法院积极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针对侨民不太熟悉法律的实际情况,贴近侨民司法需要,以“法官包村解纠纷”的新路径为切入点,走基层,化矛盾,解纠纷,努力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取得了明显成效。

  ■司法联络员

  法官深入侨民解纠纷

  “侨港这边出事了,渔港里面死了人,矛盾闹大了,一大群渔民到镇政府上访,请法官赶快去调解纠纷。”司法联络员庞进勇急匆匆地对该院包村法官刘瑞说道

   2013年端午节龙舟比赛结束后不久,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欢乐里,侨港镇却发生了一起人身死亡损害纠纷。吕金(化名)在侨港镇电建渔港维修渔船时突然发生事故,不幸溺水身亡,而雇主与吕金的亲属未能及时达成和解协议。为讨一个说法,吕金的亲友及部分群众数十人在当地聚众闹事并到政府上访,一度造成社会秩序混乱。侨港镇侨北社区司法联络员庞进勇立即向包村法官“通风报信”,请求法官前往事发地点调解纠纷。在得知事态紧急后,包村法官立即赶往现场,并协同公安民警、调解员、侨港镇政府工作人员等进行赔偿调解。包村法官耐心地向当事人解释与人身损害赔偿有关的法律规定,并核算出具体赔偿金额,最终使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消解了各方的激动情绪,维护了社会稳定,得到了当地侨民的高度赞赏。

  据悉,银海法院自开展法官包村调解纠纷活动以来,在辖区范围内的侨港镇、平阳镇各村委各社区的办公地点公布包村法官的电话号码,选聘热心服务民众的司法联络员与包村法官“结成对子”。在包村法官的指导下,司法联络员协助法官开展诉前调解、法律文书送达、诉中调解、执行协调和各方联络等工作。司法联络员一旦发现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可能引发诉讼、上访以及治安、刑事案件苗头等情况,则及时与包村法官联系,法官立刻前往进行疏导和化解。

  ■巡回法庭

  以案说法教育村民

  “听说巡回法庭要来村里开庭办案,我们过来看看、听听,了解一下法庭是怎么开的,法官是怎么判的,也想学习一点法律知识。”当地的侨民曾雪花说道。

  “他每天都想着弄点钱去吸毒,这么多年来,吸毒恶习一直改不了,还游手好闲、好吃懒做,小孩也不管,家里几乎没有积蓄,我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我要跟他离婚,请求法官给我们做个了断……”温巧惠(化名)对前来银滩镇禾塘村开展巡回审判的法官范俪说道

   “我对不起你们,我承认是我的错,你想离婚,我没有意见。”卫心散(化名)答道。

  温巧惠与卫心散结婚后育有2个小孩,家庭幸福美满,但由于卫心散染上吸毒恶习,逐渐导致夫妻感情出现裂痕,最终温巧惠起诉离婚。开庭前,承办法官了解到卫心散生病无法到法院参加诉讼,温巧惠常住钦州市,且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陪护照顾,来法院开庭也极不方便等情况,决定巡回审理,将法庭开进渔村,直接在卫心散家中进行。

  在2013年4月23日的庭审中,法官详细询问双方的婚姻过程、子女情况、感情状况及共同财产等意见。鉴于温巧惠坚持要离婚,卫心散也表示同意且不存在不允许离婚的情况等等,因此法官立即主持双方就离婚和孩子抚养以及财产分割等问题达成了协议。庭审结束后,法官又鼓励卫心散早日戒除毒瘾,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今后的生活,做一个负责任的父亲。

  2012年5月11日,巡回法庭开进福成镇三合口村,在群众家门口的候车厅搭起简易法庭,审理黑铁(化名)与白冷(化名)人身损害赔偿一案,不少村民围观旁听。

  在法庭主持下,双方就责任分担、赔付金额等争议焦点进行了辩论。黑铁当庭出示了受损害证据和医疗费用单据及病历,主张白冷应该赔付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余元。 

  “我认为医疗费根本不超过40元。”白冷说道。

  “不超过40元,你真会说呀!医院开的这些单据难道是我造的假吗?你去医院查实,看是不是真的。”黑铁回答道。

  白冷无法回答,他的确没有相关证据证明黑铁的医疗等单据是假的。法庭于是尝试对双方进行调解,但双方分歧较大,不接受调解。因此,法庭在对事实证据进行核实后,当庭判决白冷赔付黑铁医疗费等共计3000元。庭审结束后,该院民庭庭长吴军还向旁听的村民详细讲解了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及“谁主张谁举证”的举证原则。其他干警向村民派发了法律法规等法律文本,适时进行法制宣传。

  “今年三合口村因打架斗殴伤人而导致的纠纷特别多,巡回法庭开到了我们村门口,对村民起到了很好的法律教育和警示作用。”在场的一名三合口村干部说。

  ■包村法官

   送法进村促进民生

  “有了包村法官这样的专业法律顾问,我们已经在工商局注册了“北部湾1号”无公害蔬菜品牌商标。

  “很多村民还掌握了运用合同法在销售中维护合法利益的‘武器’。”

  “现在我们还建起了北海市首家村级农产品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村民目前种植的苦瓜、毛节瓜等主打产品近1000亩,每亩年产值超过10000元,净利润约5000元/亩,已有不少菜农因种蔬菜而富裕起来。我们的成功与包村法官的辛劳是分不开的,真要感谢他们呀!”平阳镇孙东村村委会主任许佳本说道

  孙东村是广西北海市无公害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当地村民坚持绿色种植,不喷农药,每年这里出产的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远销北上广等地。不过,村民发现在销售蔬菜和回收货款中经常“吃亏”,并存在其他地区的非绿色蔬菜冒用孙东村的名号的情况。为解决这些问题,该院组织民商事法官来到孙东村,召开菜农和村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进行专题调研,现场解答菜农们的法律问题。之后,包村法官张意凤结合案例用当地方言为菜农讲授了一堂合同法的法制课,并建议村干部对孙东村的无公害蔬菜品牌申请原产地注册商标,以保护菜农合法权益。于是有了前面许佳本的那段话。

  “2013年,我院包村法官共化解各类纠纷36件,巡回审判9次,下访做群众工作22次,提供法律援助5次,送法下乡6次,派发法律资料1800余份,解答各类法律问题100多例,帮助村民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赢得了当地群众一致好评。”银海法院院长田少红说。
来源:人民法院报:2014年02月09日 星期日
责任编辑:北海中院

联系我们

  • 电话:0779-3963035
  • 案件咨询电话:0779-3963205、0779-3963206、0779-396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