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11日上午,北海中院组织召开全市法院工作会议,市中院全体干警、基层法院院长及政工科长参加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区法院院长会议和全市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表彰了2012年度全市法院工作中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各基层法院院长分别在会上向市中院院长张培健递交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
会议总结了2102年全市法院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服务大局能力得到提升。受理各类案件9491件,审(执)结8904件,诉讼金额10.13亿元,为北海夺取三年跨越发展工程的全面胜利作出积极贡献;二是司法机制得到创新。在全区法院首批成立执行指挥中心,设立审判管理办公室,建成“网上办案办公”系统;三是阳光司法实现新跨越。市中院和银海区法院成为全区首批“阳光司法”示范单位,银海区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阳光司法”示范单位,推行了“阳光执行”和“阳光拍卖”;四是审判质效有新的进展。有21个指标优于或保持上年度水平,5份裁判文书被评为全区法院优秀裁判文书,6个案件被评为全国、全区法院精品案件;五是司法公信得到提升。全年有6个单位和60名个人先后给法院送来锦旗和感谢信;六是队伍建设呈现新进步。全市法院有26个集体、59名个人得到市级以上有关单位表彰和立功受奖,“全区优秀法院”和“全区优秀法官”榜上有名。
会议还对2013年全市法院工作作出重点部署。会议提出,全市法院要以开展“改革创新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进法院各项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消除影响和制约法院科学发展的各种突出问题,努力推进全市法院工作再上新台阶。重点要狠抓以下10项工作:
一是加强审判管理工作。全面推进“网上办案办公”,调解和撤诉案件100%录入,文书网上同步制作和签发。认真落实发改、指令再审案件信息反馈机制,健全发回重审、指令再审案件台帐,进行信息汇总、分析和跟踪督办。推行法官办案业绩考评,对办案法官实时考核,并作为提拔、晋升和评先、评优的依据。
二是深化阳光司法活动。建立完善案件信息网上查询系统和短信告知系统,通过触摸屏、法院网站或手机短信等方式,向案件当事人公开或告知案件进展情况及结果。开庭公告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大力推进“裁判文书上网”、“庭审直播”,扎实开展“公众开放日”和案件“阳光评议”等司法公开活动,全面推行审判委员会委员回避告知制度。
三是推进执行指挥中心建设。对执行指挥中心职能、定位、运行等进行全方位探索,建立健全执行指挥中心工作制度,实现与所有联动单位的网络联接,全面建成执行查控系统,加快完善五大系统建设,实现“五大平台”功能,积极推动执行指挥中心的应用。
四是创新涉诉信访工作。设立涉法涉诉信访室,落实判后答疑、约期接谈、层级接谈、领导干部接访等工作程序。加强涉诉信访通报考核,完善“案访比”等通报考核指标体系,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事件报告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加强涉诉信访案件终结工作,完善涉诉信访有序退出机制。
五是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继续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评查和“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两评比活动,针对突出问题和重点案件,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项评查,全面提升法官办案能力和水平。
六是探索建立诉讼工作新机制。加强组织学习研究,针对新修订的民诉法、刑诉法内容制定相关的工作流程和细则。正确领会和理解小额速裁诉讼的立法精神,准确把握适用条件,充分运用小额速裁高效快捷特点,提高纠纷解决效率。
七是强力推进绩效考评工作。区高院今年修订绩效考评办法,各院、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干警学习,研究提出具体的落实措施,将各考评指标任务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强化工作责任,抓好督促、检查和通报,下大力气抓好各项指标任务的落实,确保今年绩效考评工作有较大的进步。
八是加强新闻宣传及涉法舆情引导工作。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互动,建立常规性新闻发布制度,邀请媒体记者参与采访报道法院工作。完善舆情工作机制和工作机构,严格落实舆情风险评估机制,实现网络舆情的常态化和突发事件应急的及时性。
九是做好维护稳定各项工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维稳工作常态机制。对容易引起不稳定的案件,如涉群体案件、土地纠纷案件、当事人矛盾尖锐案件的庭审和宣判,制定突发应急预案;对重大执行案件或者当事人抵触情绪较大的执行案件,做到安全与有效执行相结合。
十是加强档案管理工作。评查办、业务庭和档案室要加强沟通联系,已结案件要及时交付评查,及时归档。各业务庭要重视已结案件归档工作,对已结多年仍未归档的案件要及时整理归档,评查办、档案室要加大对已结案件的排查梳理力度,建立完善台账制度,督促各业务庭尽快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