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执行工作水平,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法院之间的交流,积极开展创无执行积案活动和反规避执行活动,应拉萨中院之邀,北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李全文同志,带领北海中院执行一庭、二庭负责同志一行10人,组成北海市法院系统学习考察团,于2011年9月1日至5日,赴西藏拉萨市、林芝地区,就法院审判管理、创无执行积案活动和反规避执行活动等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学习考察。这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准备充分,组织严密,活动紧凑,收获颇丰,达到了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加强合作,增进往来的预期目的。
一、拉萨市两级法院的基本情况
拉萨意为“圣城”或“佛地”,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交通枢纽,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拉萨地处喜玛拉雅山北侧,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8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之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素有“日光城”之美称。拉萨以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风民俗独特,名胜古迹众多,宗教色彩浓厚而闻名于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和藏传佛教圣地,“天湖”纳木错、“神山”念青唐古拉等众多壮美的高原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市内的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拉萨1960年设市,市辖7县1区,面积2.9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6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为69.6万。
拉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有编制470人,实有干警464人。法官265人,占总人数的78.7%,拉萨中院现有法官115人,书记员1人,法警28人(含聘用制法警)。
拉萨市中院共有编制163人,实有161人。拉萨市两级人民法院现有研究生7人,占1.5%;大学本科327人,占70.5%;大专83人占17.8%;初、高中(中专)47人,占10.2%。其中,拉萨中院现有研究生6人,占3.7%;大学本科117人,占72.7%;大专18人,占11.2%;初、高中(中专)20人,占12.4%。各基层法院现有研究生1人,占0.3%;大学本科210人,占69.3%;大专65人,占21.5%;初、高中(中专)27人,占8.9%。
二、拉萨市法院执行工作情况
西藏和平解放后,特别是中央第三、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拉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今的拉萨,碧野蓝天,绿树成荫,高楼林立,道路宽畅。尤其是古老与现代的结合,转经简与电子计算机的碰撞,原始与文明的交融给这座雪域高原上的明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和谐的赞歌。今日之拉萨处处呈现出一片建设小康拉萨、平安拉萨、和谐拉萨、生态拉萨的新气象。
拉萨市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又是达赖集团进行分裂破坏活动的重点地区。特别是青藏铁路通车后,由于交通的便利,反分裂斗争任务更加尖锐和复杂。因此,民族融合的经济发展,敌对势力的分裂以及特殊且敏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拉萨两级法院在审判执行工作中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为增进民族团结、地区稳定,为拉萨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司法服务,拉萨市中院执行局提出两点工作要求:
一是着眼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大局,履行职能,促进执行工作进一步发展。
拉萨的执行案件,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会关注、效果敏感,在处理上稍有不慎,不仅是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连一般的执行案件都有可能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和达赖分裂集团攻击我党和政府的口实。为此,全西藏地区法院紧紧围绕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凝心聚力抓审判,为拉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优质的司法服务。以开展“无执行积案创建活动”为契机,进一步采取各项措施,多管齐下攻克“执行难”。落实案件承办责任制,立足执行威慑平台,强化联动机制,采取分片执行、联合执行、集中执行、突击执行等多种方式依法追回朱寿山等十一人受贿、行贿、买卖国家机关证件一案的赃款370余万元;进一步加强执行工作规范化建设,完善执行信息查询制度,强化对执行权的内部监督,重点解决消极执行等问题。高度重视涉执信访案件的办理,制定领导包案制度和责任倒查制度,初步建立起教育引导群众、支持合理诉求、依法纠正错案相统一的涉诉信访工作机制,紧紧抓住重点案件、重点上访人员,共同管理做好释法说理、教育疏导和帮扶稳控工作,努力解决涉诉信访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信访案件“存量”。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对影响拉萨市稳定大局的“阳关公司”、“南亚贸易城”重大涉诉信访案件做好息诉稳控和化解工作,未出现越级上访和进京上访。
二是着眼于规范化管理,积极开展创无执行积案活动和反规避执行活动。
规避执行不是一个孤立的司法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遏制规避执行不良现象,不能让法院一家孤军奋战,而要动员全社会、法院和公安、银行、工商、税务、证券、土地管理、房产管理、车辆管理等部门要密切合作,同时广泛发动群众举报和提供线索,形成打击规避执行的合力。
规避执行的主要特点是“以合法形式为外衣”,移花接木,弄虚作假。例如,通过虚假诉讼,虚构借贷法律关系,使法院判决其有权主张债权,参与财产分配;或玩“人间蒸发”,千呼万唤难觅踪影;或直接转移隐匿财产,造成资产状况不明的假象;或恶意处分名下财产,使得追加执行困难重重;或搞假离婚、假破产甚至假诉讼,玩“金蝉脱壳“,悬空债务等等。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与创无执行积案活动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及时实现申请人的债权、最大限度保护当事人和案外人合法权益”,实现执行收结案良性循环目标,在前几年开展的“清理积案活动”中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建立了行之有效的联动机制等制度为开展两项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两项活动取得实效拉萨中院的主要做法是:
立案庭与执行局工作责任分工明确,构建立案、执行联动协调机制,建立执行案件财产调控及控制制度,减少进入强制执行程序案件的数量,降低强制执行的难度。
立案庭工作责任:
1、对涉及有金钱给付内容生效法律文书的执行申请,如执行申请人经立案人员的风险告知后,书面明确表明被执行人的下落无法查找或者明确被执行人目前暂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实施执行申请备案登记,由立案庭填好《执行申请权登记备案表》后发给执行申请人《执行申请权登记备案书》,并建档保存。
2、对涉及金钱债权没有采取诉讼财产保全措施案件,执行申请人提供债务人财产线索或请求法院进行财产调查的,立案庭应在3日内完成预立案登记并移送执行庭进行财产调查及控制程序等。
执行庭工作责任:
1、对债务人确实无可供执行财产的,由执行庭做执行申请人思想工作,协助其到立案庭办理执行申请权备案登记。同时整理相关调查材料交立案庭统一归档。
2、对立案庭预立案登记移送的涉及金钱债权的案件,执行局立即指定承办人完成对债务人财产的调查、控制、评估工作。
3、执行庭收到立案庭移送的案件后,要在3日内完成执行案件信息的录入。应在7日内将强制执行通知书及预立案调查的财产报告送达当事人等。实行执行申请权备案登记和预立案登记执行案件机制,从法律程序上把那些无法执行的案件剥离出去,不仅能够真实的反映法院执行工作的情况,减少未执结案件的数量,提高执行案件的结案率,缓解一部分执行难的压力,而且可以防止和杜绝法院在执行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弊端,强化当事人对实施的民事行为的风险责任意识。同时,建立执行、立案相互协助及相关部门参与的执行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执行工作的良性循环。
4、玩“金蝉脱壳”,悬空债务的企业法人,拉萨中院大多采取限制高消费、限制人身自由的方式,由于执行立法上追加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法律条件较严格、且涉及条款较少,很难追加企业股东承担责任,他们大多采取对法人限制自由的办法,效果明显。
三、学习考察的体会
在这片雪域高原上的学习考察行程虽为短短5天,但给我们的震撼却是难以表达,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更让我们受益匪浅。和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我们相比,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位置,生存环境,使人们生活条件、工作条件异常艰苦。交通不便、高原缺氧、地旷人稀、民族众多,宗教背景等诸多因素,给拉萨市中院的同志办案带来了重重的困难。不和他们接触,感受不到他们工作条件的艰苦,不和他们交谈,体会不到他们对法律的执着,不和他们沟通,不了解他们战胜困难、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甘于奉献、勇于付出、不辞辛劳、乐观向上,兢兢业业为藏民服务的拉萨中院干警在,才把神圣的法律带到了五千米的青藏高原高原上,才有了祖国边疆的稳定,藏汉一家的团结,藏区人民生活的安宁。这种宝贵的经验和精神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办公条件日新月异的变化。当我们走进拉萨市中院的时候,一座雄伟的现代化的综合审判办公大楼矗立在我们的眼前。拉萨市中级人民法院新审判综合楼位于东城区热嘎曲果路。2008年7月10日开始动工建设,2009年12月15日竣工,总投资6800万元,占地面积40亩,楼高31.95米,共7层。大楼分为审判区、办公区、备勤区三个区。审判区面积14126平方米,设有13个法庭,1个大法庭,2个中法庭,10个小法庭,每个法庭还配备了1个合议室。办公区建筑面积4573平方米,设有办公室、多功能会议室、学习室、外宾接待室、审判指挥中心等。备勤区建筑面积1780平方米,设有食堂、餐厅、法官健身活动室等。
一号法庭是拉萨中院新审判综合楼最大的法庭,可容纳400多人,同时它也是一个科技法庭,是目前为止全西藏地区设备最先进、功能最齐全的一个法庭。 据拉萨中院法官旦曾介绍,一号法庭具有中央控制、多媒体展示证据、视频电话、数字音频会议、网络数据存储、同声传译等六大功能,可极大地提高庭审的效率。多媒体展示证据功能,可以通过一些法庭上的展示设备(例如投影仪),将实物证据同时展示在法庭的大屏幕和法庭上电脑的液晶显示屏上。考虑到西藏的特殊情况,一号法庭具备的同声传译功能,可以方便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庭审或旁听。同时,法庭上的电脑还可以进行数字化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快速准确,方便审判长控制审判的进程。法庭上的电脑也可以实现法律法规查询数据库功能。通过视频电话、数字音频系统,一号法庭还可以同时联系上级法院进行远程审判。拉萨中院13个法庭中,一共设置了3个科技法庭,都具备同声传译等功能。
电子图书阅览室在审判综合楼的6楼,是北京援建的,总面积180平方米,分为电子阅览区、藏书区和一般阅览区。 电子阅览区,共有20部电脑,可提供远程学习、数据库的查询、电子资料的查询等功能。藏书区目前有藏书5000余册,预计2年内可增加到2万册。在藏书区靠窗一侧,设有可容纳30人的阅览书桌。在工作之余,法官们可以在此学习。此外,阅览室内还订有期刊杂志20余种。
除了电子阅览室,在综合楼的3楼还设了健身活动中心,法官们在工作之余可以在此进行健身锻炼,丰富业余生活。
新的审判综合楼的启用,已经从根本上改变拉萨中院以前审判功能不全,审判、办公现代化、科技化程度低的状况。西藏中院的工作也以入驻新审判综合楼为起点,为建设团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拉萨,提供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保障和法律服务。
二是办案同志勤奋敬业的品格。勤奋敬业,热情服务是拉萨中院的一大特点。拉萨中院一年的接待任务很重,为了接待好每一个学习考察团,院党组专门召开会议,一一安排部署,从人员住宿,饮食起居,日程安排,安全保卫,景点参观,法院工作介绍等都能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给学习考察团的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路陪同我们的中院邓专委,行装处长、执行局长等几位同志,连同几位驾驶技术高超的藏族师傅,他们勤奋敬业,待人礼貌、豪爽热情。每天清晨早起晚归,有条不紊地安排好每一天的行程,交待好旅途中需注意的事项,用欢歌笑语、热情善待每一位朋友。和他们交流,深感他们对业务知识的精通和理解,对审判工作与服务大局,维护边疆稳定重要性认识的独到之处。谈及当地风土人情,经济发展时,他们一个个侃侃而谈,如数家珍,让人折服。让人感到那不仅仅是一位严肃的法官,而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热爱大自然,博学的法官。在学习考察的5天中,他们部门与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衔接,配合默契有力,上下级之间,正副职之间,不越位,不缺位,更不错位,补台不拆台,流畅有序,讲究策略,非常完美的完成每一次任务。拉萨中院拉副院长,加班加点忙于工作的同时还不忘记告诫负责接送的同志要善始善终,安全正点地把客人送走,那种敬业精神使人难忘,热情好客的态度都也使人敬佩和感动。
三是全体干警为国守边的情怀。“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的这几句诗,正是诠释了西藏干警为国守边的精神和情怀。
去过西藏,到过拉萨,我们才深深感到它战略地位的重要,反分裂斗争的艰巨复杂性,政法工作者肩上担子的沉重。西藏北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北连接青海省,东连四川省,东南与云南省相连;南边和西部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和克什米尔等国家和地区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西藏又是一块圣洁的宝地,连绵不断的唐古拉雪山和滔滔不息的雅鲁藏布江滋润和浇灌着祖国的山川。雪山下一望无际的草原,是藏族牧民世世代代生活的地方。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是祖国能源的贮藏地,可持续发展的大后方。但是长期以来西藏又是西方敌对势力分化瓦解我们的前沿阵地,达赖集团一直没有放弃对西藏独立的图谋。学习考察中,我们多次听到他们满怀深情的表示,在祖国的版图上,西藏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党中央、全国人民给予了西藏人民无私的援助,守卫边疆,执行法律,维护稳定,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我们多辛苦一分钟,祖国的边疆就多了一分钟安宁、幸福。听着他们这对中国和西藏地区饱含深情的语言,我们感受到了年轻一辈的司法工作者,传承了他们父辈建设西藏、守卫西藏的精神。他们无怨无悔的工作着,把青春乃至生命都献给了这片热土,献给了人民的法院事业。